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统一帝国,一个最为成功的少数民族政权,并自十九世纪以来,与西方近代科学价值文化观点产生了密切互动,为近现代中国带来了独特的社会活动基础和价值逻辑体系,组成了审美与信仰偏好的现代化变革基础。这本书的作者作为英语世界的重要汉学家,其著作是截至目前,英语世界最重要的,系统研究清王朝社会与民间传统文化的著作,尽管无法在专题上做到面面俱到的深入描述,但其讨论范围兼顾了政治,社会,经济,制度,哲学,宗教,礼仪,艺术,文学,民俗,宫廷与民间。作为一本四百余页的读物,是我们一手把握清代社会生活文化的有利工具。本书对清代王朝做了几乎最全面的概述,上接明王朝灭亡的历史事件与制度文化遗产,下至民国以来对满清有失公允的贬抑评价。
作者作为汉学家,随着其研究材料的积累,更为敏感地意识到,当下的我们应该冲破“汉化满清”的视野,将讨论延伸到全球背景之下,对内亚、西藏、新疆、东亚、南亚以及近代西方列强带来的多元文化体系一并考量。确实,对这个版图曾一度涵盖今蒙古区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只谈汉化影响未免太过中原中心论。作者在导言里说到:“一切概括都是错误的,包括这句话本身,但概括是为了提炼意义”——而寻找意义的动机,就是我们应该谨慎对待的地方。曾一度占据中国历史研究主流的“中国中心论”之于内部,也许是一种现代中国社会建设道路上“国学复兴”的需求,因此会受民族主义建构的吸引,那么,对于一个希望保持独立思想客观观察清代历史的读者而言,本书通过大量文献材料引用,对清朝与传统中国的离心点与趋同点进行分专题展示的方式就非常吸引人了。
尤其,作者利用终章,指出满清统治留存后世的负面印象,主要受害于王朝末期集中发生的丧权辱国事件影响,但对于清朝长达三百余年的统治历史,仍需要客观看待功过。因此,本特装设计基调,定位于展现一个繁盛、强大、拥有泛亚洲统治权的全球化近现代王朝,包含了满汉蒙三语文献、康乾时代盛世图卷、反映清宫与民间社交生命力的人文画、内亚风格的织物纹饰以及源于清廷礼制器物的种种装饰素材。
特装用到的绘画材料,主要有《万国来朝图》《太平春事图卷》《康熙南巡图》《乾隆南巡图》《北京宫殿图轴》以及清廷官员肖像图组成;文献材料满汉蒙三语对照的《三字经》《钦定理藩院则例》以及满文的《大清律集解附例》组成。其中,汉满蒙三语文献档案的不断发现,对于清史和近现代中国史研究来说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清朝行政管理制度与文化特点的重要展现。清初期开始便要求参加科举的考生、旗人、贵族都掌握满文,满语是统治阶级的基础语言,但满人的官僚机构事实上从1635年开始则以满汉蒙三语共用,从统治阶层于1636宣称建立政权,到1644年入主中原,为止该语言特点一直持续至1912年清朝灭亡。
由于本书写作是以明王朝的起落作为铺垫的,天口图画从笼罩于烈焰中的明紫禁城开始,暗喻了李自成大顺军的败走于多尔衮的八旗军,皇城即将易主,满人的统治历史即将开幕。这把大火,意味着满人的新政权是从李自成留下的皇城废墟之上建立起的,清朝也从此开启了对过往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改造。
切口图案由《万国来朝图》《太平春事图卷》和满汉蒙三语对照版《大清律集解附例》组成。通过国家社交与民间活动,呼应作者强调的多元文化观,展现了清朝统治繁华年代为政治与文化生活的共识所付诸的努力。《大清律》的法典原型是《大明律》,这体现了中国历史的继承性特点。被统治的汉人族群占有人口的九成以上,同过文化制度与身份认同来强化臣民的在地认同,是中华统一性长期以来得以维护的重要原因。继承与变革,是每一代新朝都要经历的。对于当权阶级而言,臣民的身份认同与王朝的统治合法性是同等重要。
地口图案由《太平春事图卷》组成,呈现出清朝治下民间的欣欣向荣。三边背景铺设的都是绿地蝙蝠卷云纹,福气滚滚而至,是清代最常见的吉祥图案之一。
背景为代表康乾盛世的两朝南巡图,并嵌入了清宫五彩面料作为装饰,包括了受内亚风格影响成形的腰果瑞草卷花、五福五彩祥云、云龙纹、团龙海水江崖纹衮服等。其中,前环加入了多尔衮朝服像。该素材来自作者亲选的英文版封面,用作者的视角看待,佩剑与顶冠花翎都是满族自觉性的审美特征,背景中摆放的文房玩物,又体现了汉家的审美意趣,该画像很好地反映了多尔衮作为清朝初期统治者之一所心怀的“满汉一体,共享太平”政策思想。
前环单页的边缘,有一条由孔雀翎组成的花边,取自单眼花翎。羽翎制度可上溯至满人擅长渔猎骑射的出身,是其族群萨满信仰与灵兽崇拜思想的礼制化表现。《啸亭续录》《清史稿》《大清会典》等资料中都对花翎和蓝翎严格使用有详细记载,是清廷用于身份昭秩的标志。
环衬采用的文献中,包含一段出自《钦定理藩院则例》的文档,而理藩院是清代独一无二的机构,由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即清太宗)创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专门处理内亚事务的政府机构,是清代内亚管辖范围的直观见证。
全书囊括清朝的历史沿革、政治秩序、经济制度、社会生活、语言思想、宗教艺术、文学思潮等方面,看透清朝人是怎么生活的。
本书一反碎片化细节化的研究趋势,从大历史的角度呈现中华传统的社会文化领域的多样性。
在“清朝文化完全汉化”和“清朝文化充分保留了满洲特征”的两极观点之间,作者找到中间地带,利用丰富的多语种的文献资料,展现了这片土地的人民在人心人性、文化基因、社会心理方面强韧的延续性。
司马富(Richard J.Smith),美国莱斯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政治学学士、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中国近代史。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从1636年“大清”成为国号到1912年溥仪退位为止的近三百年间,清朝的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作者将清朝置于历史和全球视野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是怎么样看待世界的;他们的观点是如何在他们的制度、物质文化和习俗中反映出来的。在“清朝文化完全汉化”和“清朝文化充分保留了满洲特征”的两极观点之间,作者找到中间地带,利用丰富的多语种的文献资料,展开充分的讨论,提供了关于晚期文化和社会的基本且完备的介绍。
2、单本包邮,偏远地区需单加20元运费(青海、西藏、海南、新疆),港澳台默认不发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早餐车刮花140万豪车,车主只要对方赔15个鸡蛋饼:不想占他便宜,夫妻俩不容易
一眼望不到头!杭州人集体出动!有人排队一小时:挤不进去,根本挤不进去......
“凭什么让我滚出中国!”加入日籍的乒乓球天才张智和,回四川祭祖,遭乡亲强烈
中国快递协会严正声明:反对美方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进口产品的免税待遇
李在明回应尹锡悦被罢免:总统再次被罢免是韩国史上的悲剧,整个政界都应深刻反省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三星 Galaxy Z 三折叠屏手机正测试 OneUI 7 系统新固件
摩托罗拉 Razr 60 Ultra 折叠手机渲染图再曝:4/6.9英寸屏幕
国际课程OSSD凭什么成为弯道超车首选? 全世界国际课程并非只有A-level、IB和AP!\n...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